屁股翘起来跪在床上有好处吗?骨科医生图解3种跪姿!75%的人做错了(正确姿势+风险避坑)⚠️🧘♀️
哈喽,各位关注健康的小伙伴们!最近后台收到不少私信,都在问:“网上看到说‘屁股翘起来跪在床上’对身体好,是真的吗?”“具体怎么做才对?”“会不会伤腰啊?” 🤔 哎哟,这个动作(专业点说,类似“骨盆倾斜”或“猫式伸展”的变体)确实被传得神乎其神,号称能治腰痛、调体态、甚至对妇科男科都好... 但说真的,动作不规范,效果打折事小,搞不好还伤身! 今天,咱就请出专业的运动康复理念(结合骨科医生建议),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:这个姿势到底有没有好处?好处在哪?怎么做才对?哪些人千万别乱试! 全程干货,记得收藏!
首先,灵魂拷问:这个“屁股翘起来跪姿”,到底是个啥?
别被名字带偏了!它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的脊柱和骨盆活动练习。想象一下:你跪趴在床上(或瑜伽垫上),双手撑地,然后有意识地去活动你的骨盆和脊柱。
- •
“翘屁股”阶段: 通常是吸气时,慢慢将尾骨向上翘起,同时腰椎下沉(避免过度塌腰!),胸腔向前向上打开,抬头看向前方。感觉脊柱像猫伸懒腰一样逐节延展。
- •
“收屁股”阶段: 呼气时,慢慢将尾骨向下卷,骨盆后倾,同时腰椎拱起(像发怒的猫背),低头看向肚脐方向。感觉脊柱逐节屈曲。
- •
核心要点: 整个过程要缓慢、有控制,配合呼吸,感受脊柱的灵活运动,而不是单纯地猛撅屁股或塌腰。
好处揭秘:做对了,确实有这些积极作用!✨
必须强调:任何动作的好处都建立在正确、适度、个体化的基础上! 对于这个跪姿,在规范操作下,科学认可的好处主要有:
- •
1. 改善脊柱灵活性: 通过动态的屈曲和伸展,能有效活动僵硬的脊椎关节,特别是久坐人群的胸椎和腰椎,让背部感觉更轻松。“脊柱越灵活,身体越年轻” 这话是有道理的!
- •
2. 缓解轻度下背紧张: 对于因肌肉紧张、姿势不良(非器质性问题)引起的轻度腰痛或僵硬,这个动作的伸展和活动有助于放松腰背部肌肉(如竖脊肌),促进血液循环,带来舒缓感。注意:是“缓解紧张”而非“治疗腰痛疾病”!
- •
3. 增强核心感知与协调: 在缓慢控制动作的过程中,你需要调动腹部和背部深层肌肉来稳定躯干,有助于提升本体感觉(对身体位置的感知)和核心控制力。
- •
4. 促进呼吸与放松: 配合深呼吸,有助于放松身心,缓解压力。专注于身体动作本身,也是一种简单的正念练习。
个人观点: 别指望一个动作能“包治百病”!它更像是一个温和的脊柱保健操,适合作为日常活动身体、缓解僵硬的一部分。那些夸大其词、扯上各种神奇疗效的说法,听听就好,别当真!
风险警示:做错了或乱做,麻烦就来了!⚠️
这才是重中之重!很多朋友照着模糊的描述瞎练,结果腰更痛了!以下雷区千万避开:
- •
❌ 过度塌腰(腰椎超伸): 这是最常见的错误!“翘屁股”时,如果核心没收住,肋骨外翻,腰椎过度向下塌陷,会给腰椎间盘和后方小关节带来巨大压力,越做腰越痛!
- •
❌ 动作过快、幅度过大: 用爆发力猛撅屁股或拱背,失去控制,容易拉伤肌肉或扭伤关节。
- •
❌ 颈部代偿: 抬头时过度仰头挤压颈椎,或低头时下巴过于贴近胸口限制呼吸。
- •
❌ 手腕/膝盖压力过大: 手腕有伤或膝盖不适者,跪姿可能加重负担。可在膝盖下垫软垫,或考虑其他姿势替代。
哪些人尤其要谨慎或避免?
- •
急性腰痛发作期患者: 任何活动都可能加重炎症,绝对禁止!
- •
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(尤其急性期): 不当的伸展或屈曲可能刺激神经根,务必遵医嘱!
- •
骨质疏松患者: 脊柱活动需格外小心,避免骨折风险。
- •
腕管综合征、肩袖损伤、严重膝关节炎患者: 跪姿和支撑动作可能加剧不适。
- •
孕妇(尤其孕中晚期): 需咨询医生,避免不当姿势影响胎儿或自身。
个人观点: 身体不是试验田! 在尝试任何新动作,尤其是这种看起来简单实则细节要求高的姿势前,了解风险、评估自身状况、学习正确方法,比盲目追求“好处”重要一万倍!感觉不适,立刻停止!
正确姿势图解:手把手教你做对!📸
来来来,重点来了!照着做,才能安全又有效:
- 1.
起始姿势:
- •
跪立在床或瑜伽垫上,双膝分开与髋同宽(约一拳距离)。
- •
双手撑地,位于肩膀正下方,手指张开,均匀分担重量。
- •
脚背贴地(或脚尖回勾蹬地,选择舒适的方式)。
- •
背部保持自然中立,不拱不塌,目光自然向下。核心微微收紧,想象肚脐轻轻贴向脊柱。
- •
- 2.
“翘屁股”阶段(脊柱伸展):
- •
缓慢吸气。
- •
从尾骨开始,轻柔地向上、向前翘起。
- •
感受腰椎、胸椎、颈椎逐节向前向上延展。
- •
胸腔自然打开,锁骨向两侧拓宽。
- •
头部跟随脊柱的延长线,自然抬起,目光看向斜前方(避免过度仰头!)。
- •
关键点: 感受脊柱的延长感,肋骨不要过度外翻,腰椎避免过度下塌!臀部是向上翘的感觉,不是向后撅!
- •
- 3.
“收屁股”阶段(脊柱屈曲):
- •
缓慢呼气。
- •
从尾骨开始,轻柔地向下、向后卷动。
- •
感受骨盆后倾,带动腰椎、胸椎逐节向上拱起。
- •
低头,下巴微微内收,目光看向肚脐方向(避免过度低头挤压颈椎!)。
- •
感受背部像猫一样拱起,拉伸感在背部。
- •
关键点: 动作由骨盆启动,核心持续参与,拱背时感受背部肌肉的伸展而非挤压颈椎。
- •
- 4.
节奏与呼吸:
- •
动作全程缓慢、流畅、有控制。
- •
吸气延展,呼气屈曲,呼吸与动作同步。
- •
重复5-10次为一组,根据自身感受调整。
- •
(此处应插入清晰、分步骤的示意图或简笔画,展示起始位、伸展位、屈曲位)
个人观点: 细节决定成败! 这个动作的精华就在于“逐节活动”和“控制感”。刚开始可以对着镜子练习,或者让家人帮忙看看姿势是否标准。宁可幅度小一点,也要确保动作正确!
常见问题Q&A:你关心的都在这里!
- •
Q:这个动作能治骨盆前倾吗?
A:它可以帮助提高对骨盆位置的感知和控制能力,是纠正骨盆前倾训练中的辅助练习之一。但单纯靠它根治不现实!需要结合强化核心(尤其是腹肌和臀肌)、拉伸髂腰肌等综合方案。
- •
Q:对妇科/男科(如盆腔、前列腺)真有好处?
A:没有直接、确凿的科学证据表明这个动作对妇科或男科疾病有特殊疗效。它可能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、放松盆底肌紧张带来一些间接的舒适感,但绝不能替代正规医疗! 如有相关健康问题,请务必就医。
- •
Q:每天做多少次比较好?
A:没有固定标准!听从身体的感受是关键。作为日常保健,每天1-2组,每组5-10次动态练习即可。感觉舒适、放松即可,避免过度疲劳。
- •
Q:除了跪姿,还有其他姿势能做类似动作吗?
A:当然!如果跪姿不适(如膝盖或手腕疼),可以尝试站立位骨盆前倾/后倾练习(靠墙或徒手),或者仰卧位骨盆时钟练习(仰卧屈膝,活动骨盆像画圈或前后倾)。原理相通,更安全舒适。
独家见解:身体智慧在于感知与平衡
聊了这么多,最后想说点心里话。像“屁股翘起来跪在床上有好处吗”这类问题背后,其实反映了大家对健康的关注和对简单方法的渴望。但身体是复杂的,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“万能动作”。
- •
倾听身体的声音: 任何动作,舒适感是金标准。如果在练习过程中或之后出现疼痛、不适加重,这就是身体在亮红灯,必须停止并反思。
- •
个体差异巨大: 别人的“灵丹妙药”,可能是你的“穿肠毒药”。你的年龄、健康状况、运动基础、伤病史都决定了什么动作适合你。
- •
科学理性看待: 对网络上流传的各种“神奇姿势”、“一招解决”,保持一份清醒。健康改善通常是综合、持续、个性化的过程。
- •
专业指导不可少: 对于存在慢性疼痛、明确伤病或特殊状况(如孕期、术后) 的朋友,强烈建议在医生或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运动,他们能提供最安全有效的个性化方案。
身体的使用和保养,是一门学问,更是一种智慧。 与其盲目追求某个特定姿势的“好处”,不如培养对身体的正念感知能力,学习科学运动的原则,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。这才是长久之计!💪